创建时间:2025-04-14
![]() |
图源:网络,如侵删
大家收到过类似这样的版权侵权“警告函”吗?
在企业日常的经营中,收到此类知识产权侵权的“警告函”、“洽谈函”、“法务函”等的现象并不罕见,常涉及到的领域有字体、图片、文案等。企业在收到这类函件时,不要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
本文从收到函件第一时间要做的事,到应对策略的步骤,以及后续管理的建议都做了梳理,希望帮助大家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能游刃有余。
01
初步处理与证据固定
突然收到此类侵权警告函的时候,会容易恐慌,特别是对方打电话沟通时,就容易说错话,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大家可以这么做:
一、不急于做联系或沟通
若收到函件不要急于联系对方,若管理人员接到联系电话时,先不做沟通,在未确认侵权事实前,避免在沟通中承认侵权行为,以免成为对方后续索赔的证据。
二、固定证据
保留函件原件及附件,记录接收时间、方式。
02
内部核查与应对策略
一、核实侵权事实
收到函件后,应首先在企业内部开展自查工作,不仅要仔细核实被指控的侵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字体、图片、文案等)是否有使用,还要对函件中提及的相关领域进行全面核查,如是字体侵权函,就要核查对外的全部宣传资料、产品包装、网页等进行全方位核查,核查使用的字体情况,排查是不是存在未经授权的字体。
若确定无侵权行为,可暂不回复,观察后续动向。
若存在侵权行为,马上删除或下架侵权内容,防止损失扩大。例如,若使用了享有版权的字体,应立即卸载工作电脑上的相关字库,替换侵权字体,并停止制造或销毁所有涉及该字体的资料、包装、网页等。
二、核实发函主体
先核查清楚发函方的身份,是否为版权人或合法授权方。
企业可以自行先通过官方渠道(如国家版权局官网、对应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查询对方的版权登记信息,反向核查验证其身份的有效性,警惕“钓鱼式”警告或诈骗行为。
三、仔细核对对方证据固定情况
有种投诉被称作“流氓投诉”,指的是投诉者动机不纯,以试探性方式发出警告,且在事前并未对相关行为采取公证措施或进行证据留存。这种情况下,倘若企业一慌张自认存在问题,极有可能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回函与沟通
完成上述自查后,若企业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侵权行为,需要对发函方回函或者沟通的话,及时与顾问律师联系,听取顾问律师建议后再与对方做下一步的沟通。
03
精益化法律指引
常言道,上医治未病。收到此类侵权警告函的情况,较为常见,需要大家做好风控和防范,防范侵权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坚持原创,支持正版。如果条件允许:
(1)建议企业自主创新,在创作的过程中,注意保存好创作时的原始手稿或者电子稿、作品的创作灵感、思路等。
(2)建立内部素材库(仅收录合规资源)、定期排查使用情况;
(3)与正规版权平台建立合作,在合同中明确责任转移条款(如外包协议要求第三方承担侵权责任)
事实上,大部分时候对方发出侵权告知函,也并不是真的为了起诉索赔。因此,积极应对,主动沟通谈判无疑是妥善解决该类问题、降低企业损失的有效途径。
摩尔法顾中心也经常遇到顾问单位咨询此类问题,而且90%以上的都是通过摩尔法顾中心及早的介入及有效的沟通谈判就得以解决。
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我们沟通后处理。
//
微信扫一扫
了解/洽谈法律服务
![]() |
图源:网络,如侵删
大家收到过类似这样的版权侵权“警告函”吗?
在企业日常的经营中,收到此类知识产权侵权的“警告函”、“洽谈函”、“法务函”等的现象并不罕见,常涉及到的领域有字体、图片、文案等。企业在收到这类函件时,不要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
本文从收到函件第一时间要做的事,到应对策略的步骤,以及后续管理的建议都做了梳理,希望帮助大家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能游刃有余。
01
初步处理与证据固定
突然收到此类侵权警告函的时候,会容易恐慌,特别是对方打电话沟通时,就容易说错话,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大家可以这么做:
一、不急于做联系或沟通
若收到函件不要急于联系对方,若管理人员接到联系电话时,先不做沟通,在未确认侵权事实前,避免在沟通中承认侵权行为,以免成为对方后续索赔的证据。
二、固定证据
保留函件原件及附件,记录接收时间、方式。
02
内部核查与应对策略
一、核实侵权事实
收到函件后,应首先在企业内部开展自查工作,不仅要仔细核实被指控的侵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字体、图片、文案等)是否有使用,还要对函件中提及的相关领域进行全面核查,如是字体侵权函,就要核查对外的全部宣传资料、产品包装、网页等进行全方位核查,核查使用的字体情况,排查是不是存在未经授权的字体。
若确定无侵权行为,可暂不回复,观察后续动向。
若存在侵权行为,马上删除或下架侵权内容,防止损失扩大。例如,若使用了享有版权的字体,应立即卸载工作电脑上的相关字库,替换侵权字体,并停止制造或销毁所有涉及该字体的资料、包装、网页等。
二、核实发函主体
先核查清楚发函方的身份,是否为版权人或合法授权方。
企业可以自行先通过官方渠道(如国家版权局官网、对应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查询对方的版权登记信息,反向核查验证其身份的有效性,警惕“钓鱼式”警告或诈骗行为。
三、仔细核对对方证据固定情况
有种投诉被称作“流氓投诉”,指的是投诉者动机不纯,以试探性方式发出警告,且在事前并未对相关行为采取公证措施或进行证据留存。这种情况下,倘若企业一慌张自认存在问题,极有可能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回函与沟通
完成上述自查后,若企业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侵权行为,需要对发函方回函或者沟通的话,及时与顾问律师联系,听取顾问律师建议后再与对方做下一步的沟通。
03
精益化法律指引
常言道,上医治未病。收到此类侵权警告函的情况,较为常见,需要大家做好风控和防范,防范侵权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坚持原创,支持正版。如果条件允许:
(1)建议企业自主创新,在创作的过程中,注意保存好创作时的原始手稿或者电子稿、作品的创作灵感、思路等。
(2)建立内部素材库(仅收录合规资源)、定期排查使用情况;
(3)与正规版权平台建立合作,在合同中明确责任转移条款(如外包协议要求第三方承担侵权责任)
事实上,大部分时候对方发出侵权告知函,也并不是真的为了起诉索赔。因此,积极应对,主动沟通谈判无疑是妥善解决该类问题、降低企业损失的有效途径。
摩尔法顾中心也经常遇到顾问单位咨询此类问题,而且90%以上的都是通过摩尔法顾中心及早的介入及有效的沟通谈判就得以解决。
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我们沟通后处理。
//
微信扫一扫
了解/洽谈法律服务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