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2025-09-12
图源:Unsplash
在企业经营中,员工的聘用与退出已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务,更是关乎企业声誉、用工合规与风险防控的核心议题。尤其在“员工维权意识觉醒、仲裁胜诉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企业高管和HR必须重视:员工辞退不是一句“让他走人”这么简单,而是一场法律与证据的精准博弈。
在众多劳动争议类型中,员工辞退环节最为敏感,也是企业最容易在诉讼中败诉的领域。这是因为劳动合同的解除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法律对此设置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要求。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可参照以下思路及流程处理:
先问自己理由是否正当
企业想要合法辞退员工,在启动程序前,先要清楚在法律上能合法辞退员工的类型是——必须建立在《劳动合同法》认可的三类法定理由之内:
像“领导不喜欢”、“不融入团队”、“不听话”等这类主观认定,无法构成合法辞退理由。
02
启动前准备清单
“口说无凭” 是辞退仲裁败诉的主要原因。所以启动流程前就要有收集书面证据的清单,形成完整链条,比如:
员工过错证据:如考勤记录、投诉材料、损失凭证等(签字确认或录音公示);
制度依据:如员工手册中相关违纪条款,须确认员工已签字知悉;
过程记录:面谈录音、警告函(拒收可邮寄)、不胜任岗位的多次考核结果;
合同与身份信息:劳动合同、入职材料、身份证等。
可建立“流程启动清单”,统一检查证据是否齐备,避免HR因流程遗漏导致后续处理陷入不利的风险之中。
03
完善审批流程
企业内部应设立正式的辞退审批机制,明确辞退流程不是由HR或者某部门领导单独决定的,确保各环节责任明晰(可参考以下步骤):
01. 部门提交《辞退申请表》+佐证材料;
02. HR审查理由合法性与证据完整性;
03. 有工会的,提前3天告知并征求意见(保留沟通记录);
04. 企业负责人(或授权代表)签字确认,不得仅凭口头同意。
建议辞退类审批文件统一归档入总经理办公室,确保“用人权”与“解聘权”权责统一。
04
员工面谈技巧
在审批流程走完后,HR与员工的面谈应遵循“三段式结构”:
先讲事实:举证具体过错,指明制度条款;比如“根据考勤记录,你 3 月累计旷工10天,符合《员工手册》第 8 条‘连续旷工 3 天以上属严重违纪’”;
再讲法律:说明公司辞退的合法性与是否需要经济补偿;如“依据《劳动合同法》第 39 条,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赔偿金”;
最后听反馈:记录员工反应,提供签字确认的谈话记录(拒签也需注明);若员工情绪激动,可暂停面谈,改日再谈。
千万不要用“你被开了”“公司不要你了”等极易引发争议的傲慢的话语去刺激员工激化矛盾。
05
书面文书标准化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需在面谈后24小时内出具,核心要素包括:
辞退理由+法律依据(如《劳动合同法》第39条);
生效时间(即时或提前30天,视情形而定);
后续安排(如工资结算至 X 月 X 日、社保公积金缴至 X 月、离职手续办理时间等……)。
千万不要用“你被开了”“公司不要你了”等极易引发争议的傲慢的话语去刺激员工激化矛盾。
06
离职办理标准化
辞退生效后,HR需要在15天内完成离职手续的办理,特别留意这三点:
工资结清:《工资结算单》需签字确认(含年假、加班等);
办理社保公积金停缴:停缴原因选 “解除合同”,避免写 “辞退” 引发纠纷;
财物交接:设备、资料等统一交还并签署《交接清单》;
离职证明:《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必须出具,不得含有负面描述。
切记:无论员工是否配合,企业都要主动开具离职证明,否则违法。
07
资料归档管理
为应对可能的仲裁或诉讼风险,所有流程材料至少留存2年,企业可按以下清单归档材料:
● 辞退申请与审批文件;
● 警告信、考核表、谈话记录等员工签字材料;
● 通知书及送达凭证;
● 工资结算单、离职证明、交接清单。
千万不要用“你被开了”“公司不要你了”等极易引发争议的傲慢的话语去刺激员工激化矛盾。
在处理辞退流程时,三个地方特别需要注意:
01.不得口头辞退:任何形式的“明天别来了”,都可能构成违法解除,一切以书面通知为准;
02.非过失辞退需赔偿:按N(月)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03.特殊员工严禁辞退:如孕期、工伤、即将退休员工,需格外谨慎。
真正优秀的企业,懂得用规范的辞退机制管理“人员边界”。这不仅体现出公司的制度能力和法务水平,更是企业品牌声誉的一部分。合规不是负担,而是对企业的一种保护。
仅仅一个辞退环节,需要注意的风险点、需要完善的制度与流程就有这么多。
面对如此复杂的劳动用工环境,企业必须做好人资合规梳理——从招聘到离职,全流程的风险点排雷;规范文件制度,完善流程设置,用规范的框架来防控风险;构建企业合规文化,厘清员工关系,处理劳动纠纷、打赢官司,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图源:Unsplash
在企业经营中,员工的聘用与退出已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务,更是关乎企业声誉、用工合规与风险防控的核心议题。尤其在“员工维权意识觉醒、仲裁胜诉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企业高管和HR必须重视:员工辞退不是一句“让他走人”这么简单,而是一场法律与证据的精准博弈。
在众多劳动争议类型中,员工辞退环节最为敏感,也是企业最容易在诉讼中败诉的领域。这是因为劳动合同的解除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法律对此设置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要求。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可参照以下思路及流程处理:
先问自己理由是否正当
企业想要合法辞退员工,在启动程序前,先要清楚在法律上能合法辞退员工的类型是——必须建立在《劳动合同法》认可的三类法定理由之内:
像“领导不喜欢”、“不融入团队”、“不听话”等这类主观认定,无法构成合法辞退理由。
02
启动前准备清单
“口说无凭” 是辞退仲裁败诉的主要原因。所以启动流程前就要有收集书面证据的清单,形成完整链条,比如:
员工过错证据:如考勤记录、投诉材料、损失凭证等(签字确认或录音公示);
制度依据:如员工手册中相关违纪条款,须确认员工已签字知悉;
过程记录:面谈录音、警告函(拒收可邮寄)、不胜任岗位的多次考核结果;
合同与身份信息:劳动合同、入职材料、身份证等。
可建立“流程启动清单”,统一检查证据是否齐备,避免HR因流程遗漏导致后续处理陷入不利的风险之中。
03
完善审批流程
企业内部应设立正式的辞退审批机制,明确辞退流程不是由HR或者某部门领导单独决定的,确保各环节责任明晰(可参考以下步骤):
01. 部门提交《辞退申请表》+佐证材料;
02. HR审查理由合法性与证据完整性;
03. 有工会的,提前3天告知并征求意见(保留沟通记录);
04. 企业负责人(或授权代表)签字确认,不得仅凭口头同意。
建议辞退类审批文件统一归档入总经理办公室,确保“用人权”与“解聘权”权责统一。
04
员工面谈技巧
在审批流程走完后,HR与员工的面谈应遵循“三段式结构”:
先讲事实:举证具体过错,指明制度条款;比如“根据考勤记录,你 3 月累计旷工10天,符合《员工手册》第 8 条‘连续旷工 3 天以上属严重违纪’”;
再讲法律:说明公司辞退的合法性与是否需要经济补偿;如“依据《劳动合同法》第 39 条,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赔偿金”;
最后听反馈:记录员工反应,提供签字确认的谈话记录(拒签也需注明);若员工情绪激动,可暂停面谈,改日再谈。
千万不要用“你被开了”“公司不要你了”等极易引发争议的傲慢的话语去刺激员工激化矛盾。
05
书面文书标准化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需在面谈后24小时内出具,核心要素包括:
辞退理由+法律依据(如《劳动合同法》第39条);
生效时间(即时或提前30天,视情形而定);
后续安排(如工资结算至 X 月 X 日、社保公积金缴至 X 月、离职手续办理时间等……)。
千万不要用“你被开了”“公司不要你了”等极易引发争议的傲慢的话语去刺激员工激化矛盾。
06
离职办理标准化
辞退生效后,HR需要在15天内完成离职手续的办理,特别留意这三点:
工资结清:《工资结算单》需签字确认(含年假、加班等);
办理社保公积金停缴:停缴原因选 “解除合同”,避免写 “辞退” 引发纠纷;
财物交接:设备、资料等统一交还并签署《交接清单》;
离职证明:《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必须出具,不得含有负面描述。
切记:无论员工是否配合,企业都要主动开具离职证明,否则违法。
07
资料归档管理
为应对可能的仲裁或诉讼风险,所有流程材料至少留存2年,企业可按以下清单归档材料:
● 辞退申请与审批文件;
● 警告信、考核表、谈话记录等员工签字材料;
● 通知书及送达凭证;
● 工资结算单、离职证明、交接清单。
千万不要用“你被开了”“公司不要你了”等极易引发争议的傲慢的话语去刺激员工激化矛盾。
在处理辞退流程时,三个地方特别需要注意:
01.不得口头辞退:任何形式的“明天别来了”,都可能构成违法解除,一切以书面通知为准;
02.非过失辞退需赔偿:按N(月)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03.特殊员工严禁辞退:如孕期、工伤、即将退休员工,需格外谨慎。
真正优秀的企业,懂得用规范的辞退机制管理“人员边界”。这不仅体现出公司的制度能力和法务水平,更是企业品牌声誉的一部分。合规不是负担,而是对企业的一种保护。
仅仅一个辞退环节,需要注意的风险点、需要完善的制度与流程就有这么多。
面对如此复杂的劳动用工环境,企业必须做好人资合规梳理——从招聘到离职,全流程的风险点排雷;规范文件制度,完善流程设置,用规范的框架来防控风险;构建企业合规文化,厘清员工关系,处理劳动纠纷、打赢官司,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Contact